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翁達瑞 :美加關稅戰的輸贏 Donald Trump has prompted such disbelief and revulsion that Europe has been unexpectedly jolted into collective defiance

 

Donald Trump has prompted such disbelief and revulsion that Europe has been unexpectedly jolted into collective defiance https://econ.st/3FqPeQX
Illustration: Peter Schrank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 Renewed fortitude Donald Trump has pushed Europe back into "whatever it takes" mode r 」的插圖
最愛 2小時 
Donald Trump has prompted such disbelief and revulsion that Europe has been unexpectedly jolted into collective defiance https://econ.st/3FqPeQX
Illustration: Peter Schrank
美加關稅戰的輸贏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川普二度上台後,以邊境管制寬鬆為由,對加拿大出口美國的產品課徵25%的關稅。加拿大沒在客氣,也對美國產品課徵同比率的報復性關稅。長期盟邦的美加兩國竟然開打關稅戰。
進入學界後,我先在美國求學與任教十五年,接著搬到加拿大任教十二年,最後又搬回美國任教快七年。除了美、加兩邊住,我教學的領域有關國際經貿。針對美加關稅戰的輸贏,以下是我的分析:
多數人認為美、加的關稅戰是「大欺小」的對抗,美國勝券在握,加拿大遲早會敗退。以國家大小論輸贏,確實符合一般的認知。
美加的國民所得相近,但美國的人口幾乎是加拿大的十倍。若兩國無任何貿易往來,完全自給自足,美國的產業規模會是加拿大的十倍。因為經濟規模較大,美國的產業競爭力也會優於加拿大。
基於產業規模的差距,開放美加的雙邊貿易後,美國廠商只要用10%的產能就可淹沒加拿大市場;加拿大廠商頃盡產能也不過佔有美國10%的市場。
除非加拿大設置關稅障礙,否則沒理由開放與美國的貿易往來。為了吸引加拿大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美國只能忍讓加拿大設置某些貿易障礙。這就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基本架構。
在最早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對美國產品課徵的關稅,高於美國對加拿大產品課徵的關稅。若雙方開打關稅戰,美國的籌碼多於加拿大,最後吃虧的是加拿大,而不是美國。這是以國家大小論輸贏的結果。
雖然加拿大的關稅籌碼少於美國,雙方都會因貿易關係破裂受損,而且受損的程度不同。從現有貿易架構獲利較多的那方也會承擔較多損失。
根據2024年的統計數字,加拿大對美國享有63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代表加拿大從現有的貿易架構獲利較多。問題是,雙方出口與進口的貨品有極大的差異。
美國對加拿大出口以製造商品為主;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有大量的天然資源,包括原油、礦產、與木材。例如加拿大開採的鎳,幾乎半數輸往美國。若把原油從貿易統計剔除,美國反而享有300億美元的出超。
此外,加拿大出口美國的商品當中,汽車佔大宗,因為美國三大車廠都在加拿大設有裝配廠,豐田與本田也都在加拿大設廠,再將產品銷往美國。
在2024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的汽車產品總值接近200億美元。若把這些「回銷」與「轉口」性質的數字剔除,美國對加拿大享有500億美元的出超,變成美國獲利多於加拿大。
美國對加拿大的天然資源進口還包括電力。光是安大略省就供應了150萬戶美國家庭的電力。加拿大東岸的魁北克省與西岸的英屬哥倫比亞省也都有對美國供電。
美加兩國的經貿關係並不對稱:美國進口加拿大的天然資源;加拿大則仰賴美國的製造商品。這樣的經貿關係其實就是傳統的經濟殖民。如果沒有關稅保護,加拿大會更像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我在加拿大居住十二年,現在的住處離加拿大邊境不到三十英哩。美加邊界有一個特殊景象:大批的加拿大人到美國採購鮮奶。
在溫哥華的超商,一公升的鮮奶售價接近三元的加幣;在西雅圖的超市,一加侖的鮮奶售價約四塊半美元。一加侖約3.8公升;美元與加元的匯率約1:1.44。
換言之,鮮奶價格在加拿大幾乎是美國的兩倍,而且過去的價差更多。原因何在呢?
美國與加拿大都有鮮奶產能過剩的問題,酪農長期處於虧損,最後只能仰賴各自的政府出手相救。有趣的是,兩國政府的救濟政策完全不同。
加拿大政府採取配額制度,限制酪農的鮮奶產量,避免價格崩跌。美國政府則放任鮮奶增產,再給予酪農價格補貼。因為兩國的政策差異,加拿大市場的鮮奶量少價格高,美國的鮮奶市場量多價格低。
為了防止美國的傾銷,加拿大政府對美國的乳製品設定進口配額,超過配額則課徵巨額關稅。例如起司的關稅接近250%,奶油則高達300%。
對加拿大政府單邊課徵的關稅,美國政府只能長期容忍,畢竟以大欺小不光彩。川普在第一任時強迫加拿大撤除乳製品的貿易障礙,包括配額與關稅。
因為貿易障礙的撤除,美國銷往加拿大的乳製品金額暴增。在2024年,美國出口加拿大的乳製品總值接近十二億美元,但只從加拿大進口三億多美元的乳製品。
二月份時,美國對加拿大進口的產品全面課徵25%的關稅,加拿大也推出相同比率的報復性關稅。以乳製品貿易為例,美國對加拿大享有鉅額出超,因此也是關稅戰的輸家(十二億的關稅遠高於三億的關稅)。
長期以來,加拿大對美國言聽計從。經濟上,加拿大任由美國掠奪資源。外交上,加拿大對美國馬首是瞻。軍事上,加拿大則是美國的小弟。加拿大甚至幫美國哥逮捕華為公主,獨自承受中國的報復。
川普二度上任後,不僅在言語上羞辱加拿大,還在經濟上霸凌加拿大。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川普對加拿大產品全面課徵25%的關稅。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戰,加拿大政府採取正面迎戰,毫不客氣。
除了對美國商品課徵25%的報復性關稅,加拿大的公營酒商全面下架美國酒品。安大略省長宣佈對輸送美國的電力加價25%。若美國再升高關稅戰,安大略省將停止對美國家庭全面斷電。
加拿大不是沒有回擊的能力,而且回擊的力道可以大到美國承受不了。美加的雙邊貿易,美國的獲利多於加拿大。若要打起關稅戰,美國的損害也會大於加拿大。至於加拿大因關稅戰減少輸美的天然資源,可留給後代子孫享用。
加拿大人生氣了!面對加拿大的全面反擊,美國隨即宣佈停徵加拿大汽車產品的額外關稅。美國也說服安大略省暫停加價輸美電力25%。雙方同意繼續磋商其他的關稅爭議。
任何國際經貿關係的破裂,輸贏未必取決於雙方的產業規模大或小。更重要的是雙方從現有經貿架構的獲利多或少。關稅戰的輸家更可能是獲利較多的那方,未必是產業規模較小的那方。
美加關稅戰還是現在進行式,勝負未卜。若雙方未能找出雙贏結局,加拿大會受傷慘重,美國也佔不到便宜。問題是,這樣的兩敗俱傷所為何來?
基於我在兩國長期居住的觀察,加上我的國際商務專業,我研判這場貿易戰會低調結束,除非川普政府沒有大人看家。
後註:附圖是美加邊界的一處和平公園,位於溫哥華與西雅圖之間。這是沒有邊防的公園,遊客可自由跨越邊界,只要循原路離開即可。象徵兩國友好的和平公園因關稅戰不再有和平象徵。
可能是紀念碑的圖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