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美國經驗 (Peter Drucker)

社會生態學家 Peter Drucker: The Ecological Vision: Reflections on the American Condition《恐懼與顫抖》 "Fear and Trembling" (1843) by Soren Kierkegaard; Essay by Peter F. Drucker, "The Unfashionable Kierkegaard" .

http://ddhcc.blogspot.tw/2016/05/fear-and-trembling-1843-by-soren.html

美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國家?許多人都對這個問題充滿好奇,有人認為美國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度,有人欣賞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有人嚮往美國多元的文化藝術。面對如此豐富多彩的答案,我們如何才能讀懂美國?世界級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從政治、經濟和管理學角度入手,解讀美國社會發展和美國民眾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為我們認識美國打開了新的窗口。本書共有14篇文章,皆是彼得·德魯克在20世紀中期到20世紀90年代發表的,前後跨越40餘年。通過閱讀本書,能夠讓我們更加懂得美國社會和美國民眾,並且更深入地了解美國社會組織的形成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民眾的政治意識、中產階級的生活等情況。在生態社會學視野下,重新思考、深度認識美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

章節目錄



序言

第一卷美國經驗

本卷序言/

第一章美國本質關乎政治/

第二章卡爾霍恩的多極主義/

第三章亨利?福特:最後的平民黨人/

第四章IBM的華生:遠見/

第五章美國一致性之謎/

第二卷社會層面的經濟學

本卷序言/

第六章美國政治的經濟基礎/

第七章經濟理論的困窘/

第八章利潤的妄想/

第九章熊彼得與凱恩斯/

第十章凱恩斯:作為一個神奇系統的經濟學/

第三捲管理的社會功能

本卷序言/

第十一章管理的角色/

第十二章管理:成功引發的困境/

第十三章社會革新:管理的新維度/

第四卷為什麼社會不充分

本卷序言/

第十四章   不入流的克爾凱郭爾/

後記/

作者簡介


   
彼得·F. 德魯克,管理學科的開創者,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 他稱自己是“社會生態學家”。他的思想被傳播到了130多個國家,對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響頗為深遠,其著作架起了從工業時代到知識時代的橋樑。1909年德魯克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書香門第,1931年獲得法蘭克福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以教書、著書和諮詢為業。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加州克萊蒙特的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5歲。他著述頗豐,包括《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旁觀者》等幾十部著作,以30餘種文字出版,總銷售量超過600萬冊。他還曾7次獲得“麥肯錫獎”,2002年6月,獲得當年的“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世紀80年代,德魯克的思想被引入中國,2004年,德魯克管理學全面進入中國的管理教育領域。

書摘插圖




序言
本書收錄的文章寫作時間的跨度超過了40年。最早的一篇《凱恩斯:作為一個神奇系統的經濟學》發表於1964年;而最近的一篇《後記:一位社會生態學家的反思》是專為本書而寫,成於1992年。這些文章都保留了當時的原貌,只是個別篇章的題目有所變動。雖然所涉甚雜,但皆有一個中心思想,那就是“關注社會生態學”,即人為環境。每篇文章或是探究人與社會的互動,或是思考人與社區的關聯。這些文章皆欲以經濟、技術及藝術作為社會經驗之維度與社會價值之體現,但它們都不是理論性的文章。最接近理論的兩篇是《管理的角色》與《信息、通訊與認識》(見《變革中的管理》),前者試圖將管理理論呈現為社會組織的特殊社會功能,後者試圖將信息看作是同時包括邏輯和認知兩個方面,即通訊與理解。但這兩篇,亦不能算是“純的”理論。即便是那些很“實際的”、討論“具體措施”的文章,也有其理論基礎,抑或說理論維度。所有文章都是散文風格,我希望讀者能夠輕鬆閱讀。
彼得·德魯克書摘: 第一卷 本卷序言 這一卷的前三篇文章:《美國本質關乎政治》、《卡爾霍恩的多極主義》以及《亨利·福特:最後的平民主義者》是我為暫定名為《美國經驗》一書所做的準備。我曾計劃出版好多書,但是這其中的大部分我並沒有沒動筆去寫,或是沒有寫完。《美國經驗》計劃包括20余章,除第一章外,每一章講述一個典型人物,例如卡爾霍恩或福特。每一章展現並討論一種獨一無二的美國特質、價值觀,或者說是一種思想。而美國民眾往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這樣的價值觀,影響著他們對社會、經濟、政府和政治的認識。例如,第二章將談到喬納森·愛德華茲,他是北美殖民時期最後一位偉大的清教牧師、美國最偉大的神學家,同時他也是最先提出美國式的國家與教會關係。與愛德華茲同時代的歐洲人,在18世紀啟蒙運動的影響下試圖將國家和獨掌大權的教會分離開來,以保護國家。而愛德華茲主張的分離卻是為了保護宗教免受政府和政治的侵害。這可以說明為什麼在美國沒有產生反教權論,並且在發達國家中只有美國成為特例,能夠具備最世俗的政府,同時也有著最具宗教色彩的社會。書的最後一章原擬題為《林肯:我們的信仰》,準備討論一下這樣一個事實及其意義:在所有的國家中,美國將一位政治家作為大眾敬仰的人物。 這本書一直也沒能完成,因為我對不斷多極化的社會中新型社會組織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其中首先當然是工商企業以及在新的社會功能下對於這些機構的管理。但是對於剛才討論的主題我從未失去興趣。這一卷的最後兩篇文章雖是多年之後完成的,但是也談的是美國經驗——關於美國社會和美國政治的社會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