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美國海軍海豹部隊在2019年於北韓境內執行過一場高度機密的潛入行動

 Joel來談日本

《紐約時報》的一篇調查報導,揭露美國海軍海豹部隊在2019年於北韓境內執行過一場高度機密的潛入行動。經多家媒體交叉查證後,該報導被確認屬實,成為近年來最具爭議性的軍事秘密之一。當時正值川普總統第一任任期,美國與北韓正進行敏感的核武談判,而這項任務的目標是要在北韓境內安裝電子竊聽裝置,藉此掌握金正恩的通訊情況。
據多方消息來源指出,這次行動由最菁英的海豹六隊紅色中隊(Red Squadron)執行,該單位曾於2011年擊斃賓拉登,因而享有極高聲望。由於任務風險極大,一旦失敗或被發現,極可能引發人質危機,甚至加劇與擁核國家的對立,因此必須獲得川普總統的親自批准。從訓練內容來看,隊員不僅長期在美國冰冷海域模擬潛行,還特別演練如何操作迷你潛艇,足見美方對這場行動的嚴肅態度。
行動展開時,海豹小組先搭乘核動力潛艦潛近北韓海岸,再利用兩艘迷你潛艇靠岸。隊員必須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游向目標地點,任務環境極度險峻。然而,當他們抵達一處看似荒涼的海岸時,意外發生,一艘小型北韓船隻突然出現在黑夜之中。船上的人員以手電筒掃視水面,讓特戰小組誤以為已遭發現。
根據報導,帶隊的資深隊員率先開火,隨後其他成員也跟進射擊,短短數秒內,船上所有人員全數喪命。事後確認,這些遇害者並非軍方人員,而是正在採集貝類的平民,並未持有任何武器或軍事裝備。這場誤殺使任務立即失去意義,海豹小組只得中止行動並迅速撤退。
任務失敗後,五角大廈進行了一份機密檢討報告。雖然內部結論稱海豹部隊的行為在交戰規則下「可被視為合理」,但完整調查內容始終未曾公開。更受質疑的是,川普政府在行動前後都未依規通知國會相關領袖,這被法律專家認為可能已觸犯聯邦法律。直至2021年,拜登政府才在閉門簡報中向國會高層透露此事,但整體文件依然列為機密。
面對媒體提問,川普僅回應表示自己「從未聽說過這件事」,態度顯得冷淡。五角大廈方面則未做任何正式否認,僅保持沉默。專家認為,這樣的反應與多家媒體獨立查證的內容相互呼應,反而更加坐實了報導的真實性。除了《紐約時報》,CNN、路透社、BBC、NPR等國際權威媒體也相繼發表相關調查,形成多重證據鏈。
這並非美國第一次在北韓土地上執行祕密行動。據《紐約時報》進一步揭露,早在2005年,小布希政府時期,美軍便成功完成過一次潛入北韓的情報任務,但直到這次報導才首次曝光。這顯示美國對北韓的軍事情報蒐集行動早已行之有年,只是大多數都被嚴密封鎖。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戰勝者/和平獎,一無所獲 川普化解零場戰爭......烏克蘭多數朋友國淪為"聲援"而已,因無法"犧牲一項目" 而讓普丁的侵略烏克蘭可以持續3年半.....

 

Many of Ukraine's allies couldn’t stomach the one sacrifice it would take to cause Putin real harm


----

戰勝者/和平獎,一無所獲 川普化解零場戰爭......

//唯一可行的答案是加入北約或類似組織——這項協議將迫使西方聯盟(或任何剩餘的聯盟)竭盡全力保衛烏克蘭。普丁一直將達成此類協議的可能性視為他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可以肯定的是,普丁將拒絕任何涉及真正承諾為烏克蘭提供安全的協議。The only plausible answer would be membership in NATO or its equivalent — an agreement that would obligate the Western alliance, or whatever is left of it, to defend Ukraine to the full extent of its abilities. Putin has consistently cited the very possibility of such an agreement as the “root cause” of his war against Ukraine. It is a safe bet that Putin will reject any agreement that involves a real promise of security for Ukraine.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衝突(同上,但雙方確實前往白宮簽署了協議);柬埔寨和泰國(美國支持的談判最終達成停火,但不一定意味著衝突結束);以色列和伊朗(川普聲稱透過投擲掩體炸彈阻止了核戰)。實際上,這是七個。但同時也是零個。
And that brings me to the number “six” — something Trump kept invoking on Monday, when he claimed that he had resolved that many wars in his first seven months in office. ......That’s actually seven. But also, none.//

雅爾塔會議80多年後,日俄仍未簽署和平條約。二戰對這兩個國家來說從未正式結束,因為日本從未割讓千島群島。所有戰爭都可能以談判告終,但並非所有談判都能結束戰爭。

 

週一上午,俄羅斯政府官方報紙《俄羅斯報》刊登了一段視頻,影片中一輛疑似美製裝甲運兵車懸掛著美國和俄羅斯國旗。據該報報道,這輛車曾被烏克蘭軍隊使用,後來被俄羅斯繳獲,目前正被用於攻擊烏克蘭。我無法確認影片的真實性,但這種挑釁是真的。俄羅斯宣傳人員正在告訴烏克蘭,美國現在是俄羅斯的戰爭夥伴。


雅爾塔會議80多年後,日俄仍未簽署和平條約。二戰對這兩個國家來說從未正式結束,因為日本從未割讓千島群島。所有戰爭都可能以談判告終,但並非所有談判都能結束戰爭。

On Monday morning, Rossiyskaya Gazeta, the official newspaper of the Russian government, published a video of what appeared to be a U.S.-made armored personnel carrier flying both an American and a Russian flag. According to the paper, the vehicle had been used by Ukrainian troops, captured by Russians, and was now used to attack Ukraine. I can’t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video, but the trolling is genuine. Russian propagandists are telling Ukrain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now Russia’s partner in battle.

More than 80 years after Yalta, no peace treaty exists between Japan and Russia. World War II never officially ended for these two countries, because Japan never ceded the Kuril Islands. All wars may end in negotiations, but not all negotiations end wars.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European leaders say Ukrainians must 'decide their own future' ahead of Trump-Putin summit. the Russian leader could turn a hastily planned meeting to his advantage.

 

When Trump Meets Putin, Anything Could Happen

The U.S. president is pushing to end the war in Ukraine, but analysts say the Russian leader could turn a hastily planned meeting to his advantage.

President Trump and President Vladimir V. Putin of Russia speaking during a news conference in Helsinki in 2019.
President Trump sided with President Vladimir V. Putin of Russia on whether the Kremlin had meddled in the 2016 U.S. election during their meeting in Helsinki in 2018.Credit...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FRANCE 24 English

Leaders from every country in the European Union except Hungary on Tuesday stressed that Ukrainians must have the right to decide their own future ahead of an upcoming summit between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Vladimir Putin in the US state of Alaska. It remains unclear if Ukraine will be part of the talks.

日英「準同盟」關係進一步深化。英國海軍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於 8 月 12 日進入位於神奈川縣的美軍橫須賀基地

 Joel來談日本

英國海軍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於 8 月 12 日進入位於神奈川縣的美軍橫須賀基地,這是繼 2021 年「伊莉莎白女王號」之後,英國航艦第二次訪日。在此之前,英軍戰機首次在日本護衛艦上著艦,顯示日英「準同盟」關係進一步深化。
航艦打擊群中的驅逐艦「不屈號」同時停靠於鄰近的海上自衛隊橫須賀基地,並舉行了歡迎儀式。英國駐日大使隆博頓強調,雙方將強化相互運用能力,以迅速應對各種挑戰,並指出挪威參與象徵印太地區多邊合作的重要性。
日英近年簽署多項防衛合作協定,包括情報保護協定、物品相互提供協定(ACSA),以及 2023 年生效的「圓滑化協定」(RAA),便利部隊互訪。推動合作的背景是雙方在安全保障上面臨共同挑戰,其中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韓對俄軍事支援、中國軍力擴張及鋼鐵產能過剩等問題。
英國是日本在歐洲防衛合作中進展最快的夥伴。日、英、義三國正共同開發預計於 2035 年服役的下一代戰鬥機,藉此建立長期安保合作。此次航艦打擊群訪日也是此計畫的前哨行動,期間英軍「F35B」戰機成功在日本護衛艦「加賀」號著艦,這艘艦艇具備短距起降能力甲板,可作為事實上的航艦使用,提升離島防衛力。
過去只有美軍戰機曾在「加賀」號著艦,此次是英軍首次,並透過社群平台公開訓練影像,向外界展示雙方合作已接近同盟水準。
日本也與其他歐洲國家加強海軍交流。2024 年與北約成員國的聯合演訓次數達 18 次,較 2023 年增加 8 成,合作對象從過去主要與太平洋有領土的法國,擴展到英國、荷蘭、德國等。海軍在公海上行動的靈活性,使得與歐洲各國的協作推進較為順利。2025 年合作持續,例如 5 月日本護衛艦與英國巡邏艦、義大利巡防艦在南海共同航行。2024 年 8 月,日本練習艦赴地中海,與屬於北約常設部隊的加拿大、土耳其、羅馬尼亞艦艇訓練,即使非同盟國,也在戰術上尋求共識與合作。
參考資料:日經新聞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關於"稀土資源爭奪"


近十年,日本,美國,法國,澳洲,烏克蘭?等地都發現蘊藏量豐富的各種稀土資源,問題牽涉到開採的時效和技術 (如日本須深海開採和環保技術(最近紐約時報中譯中國內蒙古等地開採犧牲人民健康和環保.....)),經濟效益(世界各大公司多從事舊/廢棄產品中回收......)
"稀土資源爭奪戰"不像日本的"漢方中藥"的從頭來,自己搞,諸問題待解決。





//汪浩 ·

美中之間的稀土資源爭奪,正進入關鍵轉折點。長期以來,中國掌握全球約85%的稀土產能,將其視為戰略資產,多次藉此作為對外談判的籌碼,美國高度依賴進口、供應鏈脆弱。最近,美國在懷俄明州發現具經濟規模的稀土礦藏,情勢出現重大改變。該礦預估年產1,242噸稀土氧化物,包括釹、鏑和鈧,可供應全美3–5%的永久磁體需求,有助重塑美國在高科技與新能源產業的自主基礎,減少對中國依賴。這場資源競賽不僅關乎經濟利益,更牽動軍事與科技主導權,美中之間的地緣科技對抗已從晶片延伸至稀土,將深刻影響全球戰略格局。//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紐約時報 美國VS中國 (21~22世紀):世界能源大戰略

 

紐約時報 美國VS中國 (21~22世紀):世界能源大戰略
北京正在向世界出售清潔能源,華盛頓則大力推動石油和天然氣發展。兩國都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
Beijing is selling clean energy to the world, Washington is pushing oil and gas. Both are driven by national security.
去年,中國安裝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數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中國的清潔能源熱潮正走向全球。中國企業正在巴西、泰國、摩洛哥、匈牙利等地建造電動車和電池工廠。
同時,在美國,川普總統正在敦促日本和韓國投資「數萬億美元」用於向亞洲輸送天然氣的計畫。通用汽車剛剛取消了在紐約州布法羅附近的一家工廠生產電動車的計劃,轉而投資8.88億美元在那裡生產V-8汽油引擎。
In China, more wind turbines and solar panels were installed last year tha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And China’s clean energy boom is going global. Chinese companies are building electric vehicle and battery factories in Brazil, Thailand, Morocco, Hungary and beyo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Trump is pressing Japan and South Korea to invest “trillions of dollars” in a project to ship natural gas to Asia. And General Motors just killed plans to make electric motors at a factory near Buffalo, N.Y., and instead will put $888 million into building V-8 gasoline engines there.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5/06/30/climate/china-clean-energy-pow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