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John Pomfret:潘文 :The Beautiful Country and the Middle Kingdom: America and China, 1776 to the Present, 中國先對美國使用“冷戰思維” 關鍵拐點是1989年天安門屠殺鎮壓


美國著名記者潘文:中國先對美國使用“冷戰思維” 關鍵拐點是1989年天安門屠殺鎮壓

發表時間: 25/06/2020 - 20:45
更改時間: 25/06/2020 - 20:45
作者:
肖曼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6月24日召開聽證會,多位作證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美中競爭,歸根結底是雙方全然不同的意識形態之爭。曾任《華盛頓郵報》駐北京分社社長的潘文(John Pomfret)認為:是中國政府自己的作為,開啟和美國的'新冷戰',而1989年的天安門大屠殺與鎮壓就是關鍵拐點。 ”



自由亞洲“脫鉤”與“新冷戰”,這兩個關鍵詞在這場線上視頻聽證會上頻頻出現。和當年的蘇聯不同,中國這些年來深入參與全球化,經濟體量與實力也較當時的蘇聯強大。從經濟、科技、政治外交到軍事,美中全方位、多戰線的競爭態勢,這幾年更白熱化與檯面化。

潘文(John Pomfret),是1980年代美國第一批到中國學習的交換生。他親眼目睹中國從韜光養晦、到滿世界宣傳“中國方案”優越性的轉變。他認為,美中之間的較量,歸根結底還是意識形態鬥爭,從1989年就已開始。他說:“中國學者總愛指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看待中國的態度是'冷戰思維'。然而,早在美國這些年來越來越擔憂北京挑戰之前,是中國政府自己的作為,開啟和美國的'新冷戰'。有些人會說,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是轉折點,也有人認為,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觸發中國的野心。但我個人認為,1989年的天安門大屠殺與鎮壓,才是關鍵拐點。”

1989年時,潘文還是美聯社駐中國記者。北京官方當時認定他報導天安門事件扭曲事實,而遭驅逐出境。可以說他是美中媒體戰交鋒最早的一批“前浪受害者”。潘文形容,當年趙紫陽失勢,凸顯中國共產黨內反西方與反自由主義的強大力量,擊垮了較為開明改革的一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針對所謂的“西方價值觀”,挑明要求中國學術界“七不講”,中國在意識形態上對內與對外的鬥爭,核心思想多年來並沒有改變。

潘文在聽證會上建議國會,在兩國媒體交流上,應考慮採取“對等互惠”的策略。如果中國不再允許美國記者在中國採訪報導,美國政府須考慮要求所有中國的駐美記者離開; 如果中國繼續建築防火牆、封鎖美國媒體網站,美國應認真考慮關閉中國政府資助的媒體在美國的營運。





收聽


查看所有2圖像


關注作者

John Pomfret
+關注


The Beautiful Country and the Middle Kingdom: America and China, 1776 to the Present (English) Hardcover – 29 11 月 2016
作者 John Pomfret (Autho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